能见度传感器是利用光学散射原理测量大气能见度的精密设备,通过发射红外光并接收大气中颗粒物(如雾、烟、尘)的前向散射光,结合Koschmieder方程计算气象光学视程(MOR)。其测量范围可达16千米,精度高且响应快,具备IP65防护等级,适应-40℃至+60℃环境。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交通管理、航空安全等领域,为天气预报、低能见度预警及飞行起降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20KM便携式能见度仪是专为远距离能见度监测设计的便携式设备,采用激光散射或前向散射原理,通过发射特定波长光线并接收散射信号,结合精密算法快速得出能见度数值。其量程达20公里,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可在-20~60℃环境下工作,支持数据实时存储、导出及触摸屏显示。该仪器体积小巧、防水防尘,适用于高速公路、航空机场、气象研究及应急响应等领域,为交通管理、气象预报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能见度监测仪负责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并通过内置处理器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生成结构化数据包。支持数据存储功能,可保存历史数据供后续查询和分析。通信模块支持GPRS、4G、光纤等无线通信方式,将实时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或云平台。还配备本地存储功能,确保在网络中断时数据不丢失。智能预警模块当能见度低于预设阈值(如50米)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机制,通过短信、邮件、声光报警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支持多级预警
能见度测量仪器是集成气象监测、数据传输、智能分析与预警功能的综合平台,通过实时采集道路沿线的气象参数(如能见度、路面温度、风速、降水等),为交通管理部门和驾驶员提供精准的天气信息与决策支持。预防事故提前预警团雾、结冰、暴雨等恶劣天气,降低天气引发的交通事故率。优化管理基于实时数据调整交通信号、限速措施,缓解拥堵,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科学决策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分析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为道路规划、维护
能见度监测传感器通过光学原理实时测量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或光衰减程度,采用窄波长光源,减少环境光干扰,支持0-20km量程测量,满足从晴朗天气到低能见度场景的需求。内部集成温湿度补偿算法,自动修正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确保数据准确性。环境适应性防护等级达IP65及以上,防尘防水,适应-40℃~+60℃温度。光学镜片配备自动加热模块,防止结霜或结冰,确保恶劣天气下稳定运行。实时数据传输与处理支持R
能见度检测器高速公路实时监测能见度,联动可变情报板发布预警,触发限速或封路措施。例如,某省高速公路通过散射式传感器将团雾天气事故率降低60%。航空航海机场跑道能见度监测保障起降安全,船舶传感器帮助调整航速避免碰撞。能见度低于550米时需启用仪表着陆系统(ILS)。铁路隧道监测隧道内能见度,预防因烟雾或粉尘引发的安全事故。气象站提供实时能见度数据,辅助判断雾、霾、雨、雪等天气现象,提升预报准确性。空
降水粒子谱分析仪是一种用于监测降水粒子特性的专业设备。它基于光学测量原理,主动发射红外光带或激光信号,当降水粒子(如雨滴、雪花、冰雹等)通过时,会引起光能或激光信号的衰减。通过测量衰减幅值和持续时间,可计算出降水粒子的粒径大小、下落速度等参数,进而得到粒子谱分布。其能自动判别降水天气现象类型,如毛毛雨、雨、雪、冰雹等。该仪器采用一体化设计,体积小巧、安装方便,性能稳定、数据准确,环境适应性强。
降水天气现象传感器是一种用于监测降水类型及强度的专业设备,例如YD1降水天气现象仪。它主动发射红外光带,通过测量降水粒子通过光带时接收光能的变化,计算降水粒子下落速度和尺寸的谱分布,并依据经验模型自动判别输出降水天气现象,如毛毛雨、雨、雪、冰雹等。该传感器采用一体化设计,体积小巧、安装方便,性能稳定,数据准确,环境适应性强。发射及接收端有防溅罩,可避免降水粒子溅落至采样区。
YD1降水天气现象仪是一款专业的气象监测设备,又称雨滴谱仪。它采用一体化设计,体积小巧、安装方便。该仪器主动发射红外光带,通过测量降水粒子通过光带时接收光能的变化,计算降水粒子下落速度和尺寸的谱分布,并依据经验模型自动判别输出降水天气现象,如毛毛雨、雨、雪、冰雹等。其性能稳定,数据准确,环境适应性强,发射及接收端有防溅罩,可避免降水粒子溅落至采样区。
隧道能见度测量仪采用高聚焦光束和精密光学系统,能见度测量误差通常控制在±2%以内,可检测1-5000米范围内的能见度变化。集成一氧化碳(CO)浓度、烟雾透光率、温湿度等传感器,实现隧道环境综合评估。例如,CO浓度检测范围可达0-300ppm,透光率检测范围0-100%。设备内置自动增益补偿算法,可消除光学镜头污染、老化等因素导致的测量偏差,延长维护周期。支持RS485、模拟量、4G等多种通信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