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Products

新闻中心/ NEWS

我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苗情监测站云平台的数据处理功能说明

苗情监测站云平台的数据处理功能说明

更新时间:2025-10-17      浏览次数:9
  苗情监测站就像田间的“神经末梢”,而云平台则是把末梢传来的“脉冲”翻译成种植决策的“大脑”。它每天接收来自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和气象站的数百万条原始数据,通过“采、传、算、视、警”五步闭环,让农民在APP上就能完成从前要跑几天地头才能做出的判断。
  田间LoRa/4G模块把空气温湿度、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及360°作物图像传回云端后,系统首先用时间戳+设备ID建立单独索引,剔除因信号抖动产生的重复包和异常跳点;随后按“设备-地块-作物品种”三级目录归档,形成标准化数据湖,为后续模型训练提供“干净口粮”。
  平台内嵌深度学习模型,夜间红外图像用于株高估算,白天可见光图像分割叶片与阴影,计算绿叶指数(GLI)。当GLI连续三天下降,系统即判定“滞长”并触发二级预警;若图像出现病斑纹理,边缘计算节点会在30秒内返回相似度最高的三种病害名称及置信度。
  传感器只告诉“点上”的事,云平台则把点数据与国家气象网格、土壤普查图叠加,通过空间插值生成苗情热力图。农户在地图上一眼可见哪块区域温度偏低、哪片叶色偏黄,无须再逐垄巡查。
  系统调用历史同品种、同播期的样本,结合积温算法,给出“未来一周株高预测曲线”。若预测值低于目标曲线,平台自动推荐追施氮肥量与灌溉量,并给出收益-成本对比,农民点“确认”即可一键生成农机作业任务单。
  所有计算结果与阈值比对后,分级告警:绿色表示正常;黄色弹窗提示“注意旱象”;红色短信通知“疑似稻飞虱爆发”,同时附带植保站推荐的生物农药剂量及无人机飞行参数,实现“秒级”响应。
  平台可将脱敏数据同步至农业大数据中心,为政府补贴、保险理赔提供可信凭证;也支持回写至智能灌溉阀门,实现“监测—决策—执行”闭环。
  从“会看”到“会算”,再到“会决策”,苗情监测站云平台用算法把复杂的农学经验封装成一键服务,让作物自己“开口说话”,也让农民一次拥有了基于数据的“千里眼”和“预判术”。
山东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光电产业加速器
邮箱:yinyangyang@yunjingtianhe.com
传真:
扫一扫关注我们
SCAN

TEL:13276363313

扫码加微信